从农村娃到名律师的成长路——记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绍明

作者:王宗伦  
 
【来源】《遵义律师》(作者授权中国律师网发表)

【发表时间】2017-07-12

【全文】


       他是一名执业律师,同时也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经历过许多挫折,但也收获了不少荣耀,帮助过不少困难群众维权;百度一下,有关“张绍明”的文字、图片、视频,铺天盖地地从网络页面上滚滚而来,可谓“著名”律师了,但是,他那些“非著名”的深度悲催的苦难人生故事,至今却鲜为人知。他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律师事务所主任,成为一位名律师的励志故事,更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请看本期《“著名”律师张绍明背后的“非著名”故事》。

       邻里相欺 逼疯母亲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松坎镇罗万村光明组,是一个诗一样的地名。1981年,张绍明就出生在那个小山村。绍者,张家之字辈也;明者,父母希望他长大做一个“明白人”之寓意也。

       可是,由于祖辈遗留的邻里积怨,张绍明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邻居们常常借故欺负报复他家的情景,让童年时期的张绍明就开始怨恨这个四面断崖封锁的窝凼一样的穷苦地方。这个小小的“明白人”,一心想走出大山,摆脱这种吵嚷争斗不休的地邻关系。所以,他从小就发愤苦读,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名前列。然而,15岁那年,命运之神却给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转折。1999年9月,他的母亲王先芳与邻居张某发生纠纷时,被张某的侄儿和女婿王某按在地上,朝口中灌大粪……

       那年,张绍明在桐梓县松坎中学读初二。

       邻居的恶行让张绍明忍无可忍,但更让张绍明无法接受的,是母亲王先芳因此神情恍惚,经常大哭大闹,乱打乱砸,见了谁都破口大骂,越骂越难听,完全丧失了自控能力。但是,周边邻居却认为王先芳装疯耍泼,撵上门来殴打。“真是踩到扁竹根都是蛇呀!”张绍明流着泪说,那些年,喂猪,猪被人闹(毒)死,喂鸡,鸡被人下药。母亲看到鸡病猪死的惨象,骂得越凶,带来的麻烦也就越大。有一次过年,张绍明看到这拔人撵到家里面骂一顿,气汹汹地走了,那拔人又撵到家里来,有时连小孩也殴打……

       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张绍明甚至谋生了杀人报仇的念头,他捡起了石头,拾起了弯刀,一股股仇恨的火苗,焚烧着张绍明的大脑。但他毕竟是一名初中生,理智的冷水终于浇灭了狂躁的烈火,苦难的环境逼着他一心想考学校,一心想离开那个鬼地方,一心想把父母家人接到异地他乡,也许日子就好过了。

       2000年3月,张绍明和父亲一起,将母亲王先芳送到遵义市精神病医院治疗,诊断为“心因性精神障碍”。在遵义住院治疗了51天,实在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只好出院回家。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危难之际,一场灾难性的诉讼将张绍明一家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渊。那年4月,邻居张某以被王先芳打伤为由,要求人民法院判赔各项损失共计2000多元。当然,王先芳也提起了反诉和刑事控告,要求追究对方涉嫌侮辱罪的刑事责任。然而,法院判决张某胜诉,责令王先芳赔偿对方医疗费等共计1680元,而对王先芳起诉对方侮辱罪一案,则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立案。

       再度遭受精神打击的王先芳,发狂似地捶打法庭大门,呼天抢地,以死磕地……

       为母伸冤  跌断腿骨
       为了给母亲讨回公道,时年16岁、正在读初三的张绍明,一有空就到松坎,到桐梓,甚至到遵义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递交诉状。

       一天,他到遵义为母亲的官司奔走呼告,准备返回的时候,在遵义任家坳农贸市场,身上的10块钱财被人洗劫一空,走投无路的他,为了赶回家,懵懂少年竟然产生了爬火车回家的想法。他的学校就在川黔铁路边的松坎镇火车站附近,听人说过爬火车的故事,他也就大着胆子混上了一辆开往重庆的货运列车。谁知,疲惫不堪的张绍明在火车上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已经到了重庆市綦江县赶水车站。他一个人游荡在车站广场,饿得连腰杆都直不起。怎么办?去讨口饭吃?少年的自尊,让他张不开口,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返回家乡去!从小聪明过人的张绍明,又游荡到火车站,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打听清楚从綦江到松坎的车次,他再次爬上货运列车返回松坎。夜深人静,他再也不敢闭眼睛,过一个小站,他就借助路灯,盯住记下站名,从而判断离松坎站还有多远。谁知,列车到了松坎却不停留,一路狂奔着朝遵义方向急驰。

       不行,把我拉回遵义就惨了。懵懂少年毕竟懵懂,说是迟,那时快,张绍明脑海里闪过一丝念头——“跳车!”他起身一纵,就从飞奔的货运列车上跳了下去……

       等他醒来,却找不到右面的脚杆,伸手到右边去摸,有一根脚,却分明没有知觉,活摇活甩的,无法支配。他努力回想事情发生的经过,终于回忆起来,自己刚才跳火车了,右腿应该摔坏了。清醒过来的他,求生的本能让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疼痛,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他右手拽住裤子,把那支断腿提起来,左手、左腿撑在地上,朝着松坎街上爬,爬到松坎街上的一家乡村医生的店门口,使劲捶打医生的店门。医生出来,看到趴在地上的浑身邋遢的泥人,不知是谁,也不知所措。张绍明乞求地说:“表叔,我是张绍明,我的腿摔断了。”说完就昏了过去。

       这家医生是从罗万村搬到松坎街上行医的医生,传统的接骨医术,在当地很有名。医生和张绍明的父亲关系很好,于是立即叫醒家人起床,给张绍明换了干净衣服,给他煮来面条,然后给他包扎断骨。

       张绍明的父亲闻讯赶到松坎,把张绍明接回家,在家养伤。名为在家养伤,其实就是按乡村医生的方法,在腿部打上夹板后,躺在床上,等待自然恢复。那一个多月,张绍明仿佛从地狱滚了一遭,躺在堂屋的木板上,每天舀三调羹糖开水喝。那段日子,张绍明连死的想法都有,仿佛看见什么都是死的,门口的树,是死的,天空飞过的小鸟,是死的,连大门口走过的人影,也是死的,只有父亲每天按时到病床前给他喂饭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在世上。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要为母亲伸冤,都没有能力了,这样拖着一条病腿成天躺起,还真不如死了干净,死了就少让父母操心了。可是,自己作为长子,还有口气在,欺人太盛的邻居都扑上家门,如果自己真的就这样轻易死去,那父母和年幼的兄弟姊妹不是要被人家撕来吃了?

       读书,只有读书,只有考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拖了一个多月,强烈的读书欲望,让张绍明坚强地站了起来,他杵起背杵,重返校园。

      “当时由于没钱医治,落下终身残疾,现在有钱了,北京、上海都去过多次,却无法医治了。”记者陪他散步采访时,张绍明说起少年往事,眼里挂着泪花。


 

       得遇贵人 接触法律
       张绍明杵着背杵读书的情景,让松坎法庭的一名退休老法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通过观察了解,认准这个孩子绝对有出头之日,于是决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苦命少年走出人生的泥潭。

      吉人自有天佑,这名老法官就是张绍明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把张绍明接到自己位于法庭楼上的宿舍居住。张绍明完成作业后,老法官就指导他写诉状,指导他对照法律条文,一条一条地把握要点,一条一条地收集证据。一直为母伸冤的张绍明,仿佛从一层黑色的窗户纸上突然戳穿了一个小洞,眼前顿时春光明媚,原来枯燥死板的法律条文竟然那么鲜活有趣,他终于捕捉到了为母伸冤的曙光。他学习运用那些法律条文,就仿佛依偎在母亲怀抱里聊天一样畅快幸福。他顿时忘记了所有怨恨和烦恼,原来这把法律利器,才是真正战胜邪恶的法宝,所有的人间暴力,在这柄法律利器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这个时候,杵着背杵的张绍明再也不是那个病歪歪的张绍明,而是青春迸发、活力四射的张绍明,顿时换了一副精神面貌。虽然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但他的学习成绩起死回升,又从一落千丈跃居名列前茅。

       一个人真正产生出让人为之佩服的力量,援助之手才会源源不断地向你伸来。松坎中学所有老师和同学都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张绍明,开始帮助他的人也不断增多起来。

       张绍明住在法庭楼上,遇到法庭开庭审理案子的时候,他就缩在法庭外面的窗子孔孔偷看,偷听,那些官司案子,他搜索脑海中熟悉的法律条文进行比对,竟然都能用自己平时从书上学到的法律条文进行解答,遇到有人要写诉状的,他就主动上前打招呼,过问案情,有的农民看到他住在法庭楼上,就自然信任三分,真有人请他代写诉状,还能赚到一些笔墨费,对于贫困得一天花销五角钱都心痛的少年来说,写几百字就可以收入一二十元,简直是天文数字,他学习法律的兴趣陡然骤增。

       后来,只要法庭审判案件,他就进去旁听。这样的机会让他如鱼得水,他的法律水平直线上升,积累的知识量也越来越大,对法律的学习不仅仅如饥似渴,简直到了生死相依的境地,他已经不满足自己看书学习了,他想自修法律专业。他的想法得到老法官的大力肯定,并且帮助他参加全国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

       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报考成人大专,不知全国有多少,也不知全省有多少,但在桐梓县,他是第一人。张绍明已经迈出了人生泥潭的第一步。

       2000年9月,张绍明以高分考入桐梓县第一中学。老法官劝勉张绍明,希望他进入高中后,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坚持把自考法律文凭拿下来。张绍明牢记恩人教诲,每天总是清晨5点起床,深夜12点才入睡,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顺利通过了14门法律学科的自学考试,高中二年级时就拿到了法律自学考试大专文凭。据省自考办介绍,他是贵州省在校中学生中拿到自考文凭的第一人。

       媒体关注 伸冤成功
       由于拿到了法律大专文凭,找上门来请他代理打官司的当地农民多起来。尽管乳臭未干,但在法庭上,张绍明却一点也不怯场,无论是在法庭上举证,还是辩论,他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令法官和旁听者刮目相看。他一边读书,一边帮人打官司,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接受了27起当地人委托的诉讼案件,其中不少案件胜诉。

       这一期间,张绍明除了学习,仍然四处奔波为母伸冤,跑遍了遵义,贵阳,但是,由于缺乏精神病司法鉴定,母亲患病的证据就是不被法院采信。张绍明不服,亲眼目睹着母亲好端端地变成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过程,然而那一纸证明就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为了探明究竟,他钻研法律的劲头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到了死钻牛角尖的地步,钻不通他就不死心,不甘心。

       张绍明为母伸冤的一波三折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电视台》《贵阳晚报》《遵义日报》《遵义晚报》等媒体,比较详细地报道了张绍明为母伸冤而自学法律拿下大专文凭的励志故事,并尊称他为“18岁的律师”和“少年律师”。

       2002年2月,经国家司法部指定的权威鉴定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王先芳患癔症,而且特别注明所患病因与被灌大粪受刺激的侮辱行为直接有关。

       法院最终受理了此案,作为自诉案件立案。在桐梓县法律援助中心令狐飞律师的援助下,2002年9月,法院以侮辱罪分别判处二被告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5114元。可是,一审宣判后,二被告不服,又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遵义市中院审理后,又以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原审法院重审。这样一来,一桩小案,竟诉讼长达4年之久,先后一共8次开庭。2003年5月,该案最终尘埃落定,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了桐梓县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至此,张绍明母亲受辱案终于划上圆满的句号。



       弃文从法 创办律所
       母亲的官司胜诉后,张绍明明显轻松下来。他没事时,就把报道过自己事迹的报纸找来,翻来覆去地阅读。心想,媒体的监督力量真是太强大了,要是没有媒体的关注,自己的日子仍然暗无天日。那么,自己的事迹是如何搬上报纸的?又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搬上报纸呢?除了学习,张绍明就琢磨手中的报纸,特别是连续报道过他的事迹的《贵州都市报》,他简直要翻烂了。后来,他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来自费订阅报纸,每天学习结束就琢磨上面的文章。他已经渐渐萌生了记者梦,希望将来通过自己的文字和镜头能够弘扬法治精神,宣扬社会正气,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人伸张正义。
       2003年的一天,桐梓县城河滨大道发生了一起爆炸案,张绍明把目睹的过程写成稿子,投给《贵州都市报》和《贵阳晚报》,没曾想,稿子竟然见报了,还给他寄来80元的稿费。天!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才60元,一篇稿子当他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太了不起了。从此,张绍明除了帮人打官司,就业余采写新闻稿件,每月有好几百甚至上千元收入,不仅自己赚钱交纳书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负担三个弟弟的生活费和书学费。年幼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2003年7月,张绍明高中毕业,被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可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张绍明却泪如雨下。自己是家中长子,父母年老多病,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都在读书。为母伸冤而借债7万多元,穷得连最小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抱养给别人了,至今骨肉分离,自己再去读书,一年没有一两万元花得下来吗?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供弟弟读书,他毅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怀揣法律大专自考毕业证书,凭着高中时期发表的150多篇新闻稿件,担任了一家省级报社的驻站记者,同时兼任遵义市汇川区中心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一晃就是六七年,他先后在《中国青年报》、《贵州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数千篇,办理数百起诉讼和非诉案件,担任多家企业法律顾问,历尽生活艰辛。

       2010年,张绍明终于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执业律师。面对日益繁忙的法律服务工作,他不得不放弃心爱的新闻摄影和媒体采访工作,最终选择了专门从事法律服务工作这条道路。

      2011年10月,他通过调研发现,桐梓区位优势突出,经济较为发达,律师法律服务需求量大,但桐梓县境内只有一家国办律师事务所,律师少,很难满足当地的法律需求,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称,许多当事人都到遵义、贵阳、重庆等地委托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为此,他决定创办一家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营律师事务所。由于执业年限不长,行政审批受限,他通过考察,决定先成立一个律师事务所分所,2012年10月12日,他投资创办的第一个律师事务所分所正式挂牌成立,开始运行,他担任负责人、专职律师。

       2016年10月,张绍明通过多方考察发现,当地的法律服务机构与国内一些律师事务所相比,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品牌缺乏、团队配合欠佳等问题,于是,张绍明又与他人合伙,决定扩大律所规模,并启动新装修、重新创办了一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2017年3月2日,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成立,张绍明仍然担任律所主任、负责人,希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构造,培育一支业务精湛,专业过硬、高效敬业的律师队伍,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不忘本色 铸就特色
       从事过多年新闻采写工作的张绍明,用新闻目光去捕捉案件背后的真相,常常取得出其不意的胜辩效果,他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以来经手的数千起案件,基本都让当事人较为满意。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苦难农民的儿子,他在《桐梓律师报》的创刊词中写道:“在通往法治的荆棘道路上……”,“《桐梓律师报》是自耕自垦的一块麦田……”每一句具有农民本色的创刊语,都是他身世坎坷的影子。他甚至引用“律师兴则法治兴,律师亡则法治亡”的句子,勉励自己一生在法律界奋斗。

      在他2012年3月30日的QQ日志中,记录了这样一篇日志:《记者走基层:罗万村民何时告别“肩挑背驼”走上致富路(图)》,这是他带领记者走访家乡的一篇报道,可见他身离故土,心却没有忘记家乡。

       在他2015年5月20的QQ日志中,转载了一篇儿子的《晒晒我的好家风》的习作,从文中可以看出,张绍明没跟孩子唠叨太多自己童年的苦难和邻里相欺的屈辱。儿子在文中写道:“爸爸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那将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社会缺少安宁;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那将缺少一个精神的支柱和源泉,让人看不到努力的方向和期望。我的爸爸曾经是一名新闻记者,现在又是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里, 其家庭、交通、环境都较差。但是,在那里,民风淳朴,乡情浓郁,家风严谨,人才辈出。在整个张氏大家庭中,一个个都勤奋好学,艰苦奋斗,最终走出了大山。”

       一句“民风淳朴,乡情浓郁”,足见张绍明对邻里相欺的宽容和谅解。从官司的胜诉上,张绍明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胜诉,但他对家乡父老的宽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的胜诉,人性的胜诉。他已经完成了人格的转变,道德的升华。从上述两篇QQ日志中,可以管窥张绍明的些许心迹,如今他被人称为“大律师”。他说,现在兄弟姐妹都大了,如果要报复一下当年欺负过他家的乡邻,可以说不费折枝之力,但他没有这样去做。他说:“如果苦学法律,仅仅是为报家仇,泄私怨,走入心胸狭窄的境地,那我的苦学就失去了根本上的意义。只有站在更高层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提升人民群众的包容力和理解力,这个社会才最终有爱,才有意义。”张绍明的这个转身,让人为之扑扑心动,值得所有人为他叫好。

       2013年1月,他倡议律师事务所设立了“律师爱心基金”,短短一个月筹集爱心基金3000余元,开展了一系 列爱心捐助活动。感恩之心,慢慢显现。《桐梓一农民在温州因工死亡获赔106万元》、《扭转“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无奈》等文章,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从当律师找钱的“律师金钱观”中慢慢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开始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来。2014年2月,他被桐梓县增补为政协委员。2017年2月,他当选为桐梓县政协常委。从2015年1月22日起,他时常做客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说法》,以及贵州电视台《调解大篷车》节目,为众多群众解说身边的法律,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014年8月,他担任遵义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遵义市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遵义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多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2013年,他参加遵义市首届检察官与律师电视辩论赛,个人荣获“最佳辩手奖”,所带团队获得团体三等奖,2015年2月1日,他组织参加遵义市首届优秀辩护词大赛,全市共评10名,其中,张绍明自己荣获三等奖,他所带领的团队共计5人获奖; 2015年8月13日,九三学社桐梓县支社成立,张绍明当选为桐梓县支社副主委;2014年-2016年,张绍明律师连续三年被遵义市司法局评为“市级先进律师”,2016年被遵义市司法局、遵义市律师协会评为“以案释法”、“百名律师进百校”活动先进个人,2017年3月,张绍明荣获荣获中共遵义市委政法委的先进表彰……。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着梦想的方向飞奔。正如他教育儿子所说的:“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尽最大可能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张绍明,不愧父母对他做个“明白人”的期望。
 
(本文转自中国律师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