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扔掉你的沉没成本

作者: 罗静

 
作者:罗静,辽宁亿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个开店的小伙子在朋友圈不时倾泻感情烦恼。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他马上大发牢骚,说与女朋友总吵架,很烦。
 
         我吃惊地说:“兰兰不会这样吧,我经常上你店里买东西,觉得兰兰很随和。对了,我挺长时间没见着她了,你们一直在闹别扭吧”?

         小店主吞吞吐吐地说女友换人了。

        去年圣诞节他参加一次网友聚会,遇到一个漂亮姑娘,姑娘在某公司做前台。从容貌到身材到穿着打扮,她都是他喜欢的那款。他马上展开热烈追求,成功后跟兰兰摊牌分手。

        相处后他才发现新女友不仅虚荣自私,而且对他十分挑剔,总看不上他。他一直在努力讨她的欢心,觉得很累。这时他才感觉到前女友的好。兰兰能够容忍自己的各种坏毛病,而且他说什么废话兰兰都会听,他说多不好笑的笑话兰兰都会笑。生意不好的时候,兰兰还用自己的积蓄帮他交房贷。

        “那你向兰兰认错,回到她身边吧。” 

        小店主回答:“我在新女友身上花了很多钱,还买了辆快到十万的车送给她,如果分手了,这些钱就打水漂了,所以我挺珍惜她的。” 

        一
        作为律师,多次遇到当事人早已发现借自己钱的人不靠谱,还会继续借钱给对方,我以前总想不明白。

        一个六十多岁还在大酒店做清洁工的阿姨,上世纪90年代从国企下岗,拿到几万元买断工龄钱。妹妹向她借钱买房,她挺犹豫,但想到自己一家以后还需要妹妹帮衬,就把这钱借给了妹妹。

        之后妹妹继续以装修、孩子出国等理由向她借钱,她怕得罪妹妹不得不咬牙继续拿钱出来,共借出17万,其中4万元她是借自己大姑姐的。后来妹妹发现她实在再拿不出钱了,就断绝了与她的来往,搬家都没告诉她。

        十几年过去了,这期间她没事就跑到妹妹家要钱。她经常听到妹妹家里明明有人就是不开门。

        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走进律师所咨询,发现她借出的大部分钱都没有证据,即使有证据,也无法索要利息,只能要本金。当年的17万可以买两套房子,现在贬值到只能买个车位。

        我问她:“你从来就没想过你妹妹不会还钱吗?”她说在借出第二笔钱后,就开始感觉不对劲。

        “那你为什么还继续借?” “我怕惹恼她,以前借给她的钱不还了!”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当你投入的成本越高,越容易使人身陷其中而难以脱身。比如你在公交车站等了半小时,而正常10分钟一趟公交。你感觉情况不对劲,但你想如果走了,这半小时就白等了,于是你会继续等下去,有可能再等上几十分钟。而实际上,你走几步换别的线路,可能只需要等五分钟。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

         二
        几天前,看到某法官在朋友圈吐槽他经办的一个案子。

        这是一个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告被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法庭上原告及代理人为了几千块医疗费和营养费,坚决不让步,而这案子本来可以当庭调解或者马上宣判的。

        为了查清争议事实,判决只能延后。没想到一个月后原告去世了。于是一百多万元的法定赔偿额变成了五十多万元!!

        原告一方的心理肯定是这几千元是原告该得的,我放弃就是损失!但他们没有计算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势必会放弃另外的东西。比如,你决定去大学深造一年,这一年中你就失去了工作收入和提升的机会。

        所以要比较你选择的和你放弃的。金钱是重要的考量,但绝不是全部,你还要考虑未来的收益和你的精神需求。综合权衡,才会作出最优选择。

        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原告方在庭审时放弃这争议的几千元,选择早点拿到钱,一百多万元的本金做理财一个月也有几千元利息吧,还节省了在诉讼中耗费的时间、精力,并解脱了精神重负。

        但原告方眼睛只盯着沉没成本,不考虑机会成本,更没看到最大的成本风险:死亡,最后损失百倍。

        三
        沉没成本谬误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婚姻中也常遇到。
一中年女客户,连续五年向我咨询离婚问题。每年来一次,每次春天来(与春天无关)。

        她问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问题,而我也几乎作同样的回答。以至于后来我都不好意思收她咨询费了。每次临走时,她都说:“看来离婚对我有好处。那就先不离了”。

        我就这样看着她从一个有些风韵的女人变成一个小老太太。她的衰老是加速的。

        她和丈夫在一个系统工作,两人分居十多年。丈夫曾提出离婚,她不同意。

        她不离婚的理由是为了女儿,后来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了好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的理由变成了怕离婚后找不到比丈夫更好的。

        一次我问她:你心中比丈夫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她回答:“经济上、地位上要不差于我老公,还要对我好。”
“如果只能选一样,你怎么选?”

她说:“那就选对我好的,我不缺钱。” 
“如果找不到怎么办?” 

“那我宁可自己过!”她坚定地回答。
“会比你现在的婚姻强吗?” 

“那当然!现在我就是守活寡。”
“这么说起来离婚后怎么都比你现在强,那你为什么不离婚?” 

        一阵沉默后,她诉说与丈夫结婚多年,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多年都搭在丈夫身上。如果离婚,她觉得自己人生损失太大。她不甘心!所以宁可不幸福,也要对付着过。

        她这是典型的为了挽救已经沉没的成本,把剩下的成本全搭上。而她向律师咨询离婚,是为了倾诉一下午,也是让自己心里好过些,似乎她在努力为自己做点什么。

        今年她来到律师所,我告诉她,我没有能力解决她的问题。

        就客户来说,她是我的沉没成本。

        四
        沉没成本谬误还大量存在于人际关系上。

        约十年前,我参加本地的一个车友论坛。那时大家经常在网上发帖一起去自驾游。

        有一个网名叫老吉普的车友经常带他表弟参加活动,表弟网名叫布头。布头没车,但他很快跟大家混熟了,经常搭我们的车。那时布头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挺不错,也很会说话,在酒吧做调酒师。
                                                                                                                                                                                                                        布头很快知道我是律师,私下告诉我他正交往一个女朋友,是大连本市人,以前是吧女,有积蓄后自己开酒吧,比他小三岁。我说不错呀。他说是不错,只不过她有老公!

女友向丈夫谎称借高利贷被追债,丈夫一听马上同意离婚。布头请我代为起草离婚协议。我帮了这个忙。这期间我也多次解答布头与女友的法律咨询。虽然并无交情,但我那会儿是年轻律师没有树立起职业意识,认为是朋友所以不好意思谈收费。

        女友离婚那天,布头说要请我吃饭,我说算了,他们也就没再提。

        布头结婚时,车友会的朋友们给他们出车组成迎亲车队。

        在婚宴上,我注意到布头与女友基本没有朋友到场。

        酒桌上,一个车友不满地说,我们一大早就给布头出车,结果到饭店还向我们收份子钱!我说给就给吧,是个心意。车友不满地说:你帮他们离婚,他们当然不会收你份子钱!我说哪呀,我也被拦住收了钱。车友说:“什么?!他们连律师费都没给你还跟你收礼钱,这样的人你交什么劲”!我当时觉得是酒话。

        婚后布头和妻子很快生下了儿子。从此我经常接到布头的电话,今天让我帮他找工作,明天借钱给儿子买奶粉。据说大家都被他借过钱。我给过他几百元。

        后来就传出他离婚的消息。再后来他就经常找我,让我帮他起诉他前妻要抚养费。他的生活是标准的狼狈不堪。
一次,啤酒节的一个啤酒大篷请酒保,我推荐了他,但他的要价是市场价的三倍,雇主说请不起。

        还有一回,客户要找人去被告处录侵犯知识产权的视频,具体案情不表,反正不论是他还是员工都不方便出面。我推荐了布头。见面时客户似乎对布头印象并不好,事先说好了价格,却迟迟不往外拿钱。于是我拿出2000元给布头让他办这事。客户没好意思,说这钱他出。

        约好时间去取证,到了时间布头却迟迟没来,挂电话也不接,后来他总算回了电话,说他昨晚睡得晚,起不来,要改时间。

        再定时间后,到了时间他又说他天太热,让我再改时间。

        我没办法,找别的朋友取了证,还硬塞给朋友两条好烟。之后我挂电话告诉布头这件事我找别人办了。挂电话前我还想,如果布头要退钱,我只收一半,剩下的留给他孩子买吃的吧。但布头闭口不言退费,我对他失望至极。

        当我再次接到他因为醉驾被抓要我帮忙的电话后,我突然意识到每次他来电话都让我感觉到压力和焦虑。我图什么?!作为朋友,他是个标准的麻烦友,是我人生的负资产,更何况,他是个索取型的人,他要求别人却从不回报。我为!什!么!还!要!跟!他!做!朋!友!

        如果现在放弃,我这十年为他所做的、还有“交情”就全白废了,可能还要在朋友中背负骂名。但是,我可以止损!
我拉黑了布头的电话。不久,接到布头表哥老吉普的质问电话,称我不给他面子。我以开车为由挂断电话。我懒得解释,而且我从来不知道他还有什么“面子”!

         两年后洗车时偶遇老吉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也把布头拉黑了。

        五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犯沉没成本谬误。
        举个栗子。如果你想看晚上的电影,票价五十元。在去看电影的路上发现丢了五十元,虽然沮丧,但你多半还会去看电影。但如果你提前买了票,丢的是电影票,虽然损失也是五十元,但你通常不会再去买一张电影票,因为你不想用别人双倍的钱看电影!

        其实五十元本身没有任何区别,它是价值尺度,没有感情色彩。是你为它附加了情绪,所以在你眼里,丢了五十元钱和丢了五十元的电影票,意义不一样。你想挽救沉没成本,其实成本早已沉没。

        大多数人(几乎所有人)为了避免过去的损失,而做徒劳的挽回。而挽救沉没成本的成本,往往高于沉没成本。这种时候,人是欠缺理性的。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店主,他以付出的成本来衡量感情的价值,他没有考虑到早点结束一段让自己不快乐的感情,不仅避免经济上的继续投入(损失加大),更重要的,不再耗费宝贵而有限的青春与生命。

         著名男演员“国民大叔”吴秀波说过:“20岁的时候我希望我拥有获取一切的能力,现在的我希望我能有放下一切的能力。”这话很有哲理,但我相信凡人做不到,他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们要有放下沉没成本的能力。

        人生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利益的增加,二是损失的减少。每个人心里都厌恶损失,挽救损失是人的本能,因此难免在内心会放大损失,并进一步损失心情,两者叠加往往失去理性判断,意识不到割舍就是在收益。

        当损失已经发生,首先要冷静,想清楚这是否是沉没成本?第二,比较一下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如果得不偿失,要有果断离场的智慧和决心。          
 
(本文转自中国律师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