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白中伟
来源:陕西律协

作者:白中伟,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

11月4日,陕西省委统战部特邀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吴德刚专题辅导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精神。作为一名新社会阶层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颇有意义的培训活动,对十九大的精神有一些新的整体的理解。

当前,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的学习宣讲活动正在深入基层,学中干和干中学的风气正在形成。这既体现了十九大报告的实践特色,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家的未来的关切。在这次培训学习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理解:

一是深刻理解十九大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高不可攀,甚至是被认作为过于玄远而与实际并不相干。现在看来,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对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实现伟大飞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部署,以及对第二个“一百年”发展的战略性安排。从发展速度看,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的预期提前了十五年,第二个“一百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和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理解,特别是要理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指导思想的历史生成、发展的阶段意义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发展的政治判断、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选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等重大成果,实现了组织上的新的团结统一。

二是深刻理解十九大精神的系统和整体的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的内涵十分丰富,如何系统、整体地理解精神实质,而不是停留在点点滴滴的一些具体方面的认识上,就是一个影响到理解和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的重要问题。学习要求是:深学、弄通、做实,做到整体把握、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指导思想、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贯彻十九大部署、新一届集体领导班子的信赖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等六个方面。现在看来,需要重点理解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主题。这里有四层含义: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据宗旨和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根本性质和方向指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时期的现实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定的长远的奋斗目标。特别需要理解,这个主题就是贯穿于全篇的、提纲挈领的精髓。

第二、理解作为报告灵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政治文件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它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包括“八个明确”的主要内涵和“十四条要求”的基本方略,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组成的引领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三、理解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以“八项规定”开局的从严治党,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挽救了党,也挽救了国家,再次昭示管党治党永葆本色既是长治久安之策,也是发展繁荣之策。历史性成就的历史性是继承性和开创性的统一,历史性变革的历史性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都是开启“新时代”的要素。

第四、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新时代既是意味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是意味着给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三个“意味”彰显着新时代对现实和未来的重大的历史性意义,五个“时代”充满了丰厚的社会内涵和饱满着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发展的情怀。

第五、理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着中心任务,比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就是国内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就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基本政策由打土豪分田地转变为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981年对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归纳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对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于矛盾论的理论判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个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现在看来是人民的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初级阶段的表现形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期,物质短缺文化匮乏,社会生产的数量水平比较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反映了这个基本现实状况。而在近四十年的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应该说已经越过了物质匮乏、生产数量低的时代,而达到了新的一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就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由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的战略、发展的任务和工作的部署也按照主要矛盾的要求而发生变化。这是理解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和措施举措的关键。

第六、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是解决近代问题而产生的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这个历史使命,就必须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第七、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这个战略安排是在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设想和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超过了预期,需要时间节点的提前,另一方面需要在第三步的设想中更加强调实现目标的内涵,从发展的实践论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分两个“十五年”的发展战略时期,是一个前后相继逐步推进的关系,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从“富”到“强”的跃迁。

第八、理解“五位一体”发展总体布局和国防军队、港澳台和国际外交的新布局、新举措。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的经济建设、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重点的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建设、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决心的推动的文化繁荣的文化建设、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双管齐下的社会建设、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在“新时代”中“五位一体”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军队建设中“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和“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港澳台”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的伟大荣光”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国际外交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等,都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第九、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党要管党,解决的是管的对象问题;从严治党,解决的是管的力度问题。只有党才能够把党管的好,也只有党才能把党管的严。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申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提出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个总要求包括:基本目的和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是领导一切的落到实处”;基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解决“松软散”的突出问题;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解决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保持共产党人本质初心的问题;基本方法是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和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解决的是方法路径问题;总体布局是全面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解决的是党建新“五大建设”和内制度外斗争的协同推进问题;阶段性目标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解决的是数量和质量不匹配和领导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潮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解决的是在伟大斗争中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向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懂得中国梦的内在力量的问题。这个总要求,不仅是党建部分全部内容的“纲”,也是整篇关于党的建设全部论述的“魂”。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奋斗的“骨气”和自信的“底气”。归根到底,是以党的建设保证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是深刻理解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不仅需要知其然,而且需要知其所以然。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一般观点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一般方法就是辨证的历史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阶级的立场、群众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统一的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着人民的立场,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贯穿着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责任的担当提出全党“要”、“必须”和“一定要”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新要求的观点;贯穿着基于发展的矛盾的方法,包括一分为二、全局与局部、统筹与协调等丰富的辨证方法。

把十九大精神这个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和政府的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政治任务。如何把这些精神与本地的实际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

 

【责任编辑 刘耀堂】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看法。

本文转自中国律师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