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应如何学习

【作者】 陈明涛
【合作机构】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主题分类】 律师
【发布时间】 2018.02.0
【法宝引证码】 CLI.A.225418   
【全文】
    各位:
  大家下午好!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题目是“律师应该如何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解答大家在实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提到“学习”这个话题,一定会有人认为,难道还需要作为单独的培训主题吗?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习,这么长的学习时间,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吗?我想,之所以今天要以“学习” 作为讲座主题,一定和大家惯常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究竟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接下来探讨,我从如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学习,我想,平常认为的学习,无非存在于如下的情景模式:
  1.学习就是学生时代的奋笔疾书。小的时候,家长经常会让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去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作业,顺利通过考试等等,这就是大家通常认为的学习。
  2.学习是将一本书从概念看起。每次学习一本书时,我们都会从第一章导论看起,认为按部就班的看完一本书,才算是学习。在大学里,我给学生讲授《物权法》,我对他们说,教科书不重要,只是我们学习参考。学生们就不是很理解,教科书不是学习的全部吗,上课不讲教科书,该讲什么?只有看完整本书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是不断的通过各项考试。很多人会认为,没有什么比考试更能证明学习能力了。我通常所说的“学霸”,应该叫“考霸”才恰当,因为他们是最会考试的,但是不一定是最会学习的。曾经,知产团队招聘过一位律师助理,北大毕业,司考成绩430多分,据说专利代理人考试也是北京前几名。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学习能力与他的分数并不匹配。所以说,考试能力不能等于学习能力,更不等于工作能力。
  4.学习就要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通常观念,好学生就是整天泡图书馆、自习室。记得我读博士期间,我的室友就特别勤奋,每天从来都是第一个去图书馆,他在图书馆的借阅量排名都是最靠前的。反过来,我一直到毕业,基本都没有进过图书馆。
  对“学习”的常见误解
  进入律所之前,相信各位一定是对律所充满各种想象,想要了解大律师们都是如何处理案件,想要在律所施展自身的才华。但就律师行业来讲,应该如何学习,却充满各种误解:
  1.只有处理过“大案件”才能学习。多数人在进入律所前都会想,我一定要跟着处理大案件、参与高端争端解决,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进入律所后,整天做的却是复印、整理、校对,活生生一个“社会底层”。理想很丰满,现实好骨感,期待与现实巨大反差,大家会觉得自己没有学习到东西,做的事情无意义,慢慢的就会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律所。
  2.要有“整块”的时间才能学习。我自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结束一件案子后,我常会和团队的律师说,你们需要通过这件案子多学习。往往得到的回答通常会是:“陈律啊,我最近总没有整块的时间,事情太多,根本做不完。” 都在抱怨自己事情多,所以没有时间学习。那么,学习一定要有一整块的时间才可以吗?
  3.只要完成手头事,不用深究。经常会有一种这样的情况,有的律师做了好几年了,都是老律师了,结果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够。他的业务其实已经很熟炼,专业却还真没有学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是完成自己手头的事,照葫芦画瓢,不去总结、思考、深究、拓展,律师就变成一个熟练工,“无非手熟尔”。
  以法官为例,很多律师认为法官经历案子很多,有充足的经验,从而认为法官水平很高。但是,我们从来不迷信法官,律师确实不如法官经历案件多。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理论功底,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经历案件越多,越容易形成惯性思维。理解不了,每个看似简单的案子,都要深厚的法理支撑。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每次开庭,律师应当是法官帮助者、引导者、甚至是老师,让法官看到案件的冰山之下,防止惯性思维,这在中国的当下尤其重要。
  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有哪些正确的方式呢?
  第一个层面,我们应碎片化的学习。
  学习是随机且带有兴趣的,以我们刚处理的一起案子为例,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有很多疑问,通过沟通发现涉及一个重要知识点,即部分履行的合同损害当事人利益如何计算损失问题,这就涉及期待利益、履行利益、可得利益、信赖利益等诸多知识,这就需要我不能只是看法条,而要带着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大量案例,形成这个案件确定性的分析。
  所以,学习是什么,学习是遇到问题时,我对问题本身是感兴趣的,我想把问题弄明白,我带着好奇心,不断深究它,不是只看到一点,而是要看到全貌。当把这件事情分析的很透彻时,至少在这个领域,你就是专家。真正专业的差距在哪里,其实就在具体细节的深刻理解。如果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你根本是做不到的。
  很多和我合作过的律师都会有一种感受,觉得我太自信,他们会说,陈律,你怎么对法律分析结论那么自信,一定能保证对吗?我觉得,我自信来源于来源于我从业十一年,从来没有专业失误过,因为我在不断的学习,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超级自信。大家目前在实习阶段,为什么只能做校对这样的工作呢?因为很多专业的事情你们做不了,通过司法考试,仅仅是通过考试而已,因为对于专业事务,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还是做不了。但是,不要气馁,即使是校对这种看似不重要的工作,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反不正当竞争案,实习生在做一种简单重复的证据保全工作,我特别理解,这种工作太乏味了。可是,在工作中,你毕竟阅读了很多材料,对于如何理解反不正当法第二条,你就有机会接触到,你可以充分的研究、查阅大量资料,与大家讨论分享,这就叫学习。
  所以说,学习是随机的、碎片化的、无时不可以学习,无处不可以学习,不一定要那一整块时间,不一定要去处理多么高大上的案件,当你有好奇心、有想法,并且肯为之努力时,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二个层面,我们应带着问题去学习。
  多数人出现过这种情况,看多了所谓的心灵鸡汤,特有冲动想学习,赶紧去图书馆借一堆书,拿起来,从头看到尾,结果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坚持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没带问题学习。有人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个人想学习编程,他去买了一堆程序编写的书,每天开始看,结果学了很久,还是不知道如何编程。其实根本不用,你直接开始编写一个程序,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带着问题看书,这时,你对知识的理解一定更深刻,很快就学会编程了。
  在这个行业中,有很多律师,由于自身的惰性,遇到问题时特别喜欢求助别人,不愿意自己思考,总是期待着别人可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正是这种从不求深究的思维习惯,造成这样的人不可能水平有多高,虽然处理了很多案子,但仍旧是照葫芦画瓢,因为他没有真正的理解学习的含义。
  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带着问题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带给你不同的世界,才会使你看问题的角度和他人不一样。
  第三个层面,要践行“一万小时理论”
  在影视剧里,通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年轻人拿到武功秘籍,就可以完全屌丝逆袭。这其实有点像考试,考试是有技巧的,你准备几个月,熟读考试秘籍,在固定的考试时间内,集中发挥就可以了。
  但工作中的学习不是这样的,它需要大量时间做准备,要坚持训练,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靠每时每刻的不断坚持,你带着问题经历每天每时每刻的工作。当你经历了至少一万个小时坚持,就会发现你有了巨大的进步,就会成为一个专业人士。
  以上是我对学习的理解,感谢大家聆听。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看法。
本文转自北大法宝,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