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 | 左卫民教授线上做客“南开法学名家讲坛” 主讲“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

2022年10月30日下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左卫民教授线上做客第一期“南开法学名家讲坛”暨第三期“南开诉讼法论坛”,主讲“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杨文革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致辞,天津大学法学院孙皓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贾志强副教授和南开大学法学院高通副教授与谈。本次会议由北大法宝学堂提供技术支持,吸引四千余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伊始,杨文革教授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左卫民教授,也对左老师莅临南开表示感谢。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左卫民教授不仅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上成果卓越,也在数字法学、实证法学等方面的研究引领前沿;左卫民教授积极提携后学,帮助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左卫民教授作为南开名家讲坛第一期的主讲人具有特别的意义,并对左卫民教授莅临南开大学法学院做讲座表示热烈欢迎。
 
左卫民教授首先阐释了域外与中国应用AI法官的现状。他认为,域外法官的实践运用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AI法官在司法实质决策领域初步开始运用,二是AI法官与定量实证方式等的方法论革新相关,三是AI法官与数据分析的认识论转型相关,四是AI法官是“自动化司法”的呈现。中国在AI法官方面的实践,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一种“弱形式”的应用,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AI法官尚未在实质性审判领域应用,二是AI法官主要基于知识图谱式算法而缺少定量实证的方法,三是AI法官是规范取向而非经验模式。
 
左卫民教授继而提出要对AI法官运用进行冷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域外还是国内,AI法官都未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难以在关键性裁判决策中应用,而且在中短期内或许都较难全面推开。这主要源自如下三点障碍:一是社会认同障碍,如当下的状况是AI法官仍缺乏社会认同的基础,并且中短期甚至长期也难以达至共识。二是技术发展障碍,如就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程度来看,中短期内AI法官仍难以匹敌人类法官的智慧。三是司法伦理障碍,如算法黑箱、算法歧视与司法公正性理念相背离。
 
左卫民教授最后指出,司法人工智能在辅助性工作层面上较为活跃展开,如类案推送系统、网上办案平台、智能语音识别与转换技术、法律问答机器人、证据标准电子化和统一化、区块链技术的司法适用、电子卷宗生成运用与诉讼文书辅助制作等七种典型应用类型。但从长远来看,AI法官的运用前景如何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合理预期与认同、从数据和算法层面切实推动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适配的司法伦理规则构建等。
 
与谈环节,孙皓副教授认为,技术水平的提升无疑有利于加快社会进步,但仍不能忽视人类自身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孙皓副教授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人工智能的角色定位是辅助人类活动的助手,还是替代人类做人所不能的事情?二是AI技术对不同司法模式会产生何种不同功能?贾志强副教授对左老师持续性的研究表示尊敬和佩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以下三方面思考:第一,为什么需要AI法官;第二,实现AI法官的进程必须要考虑其复杂性,如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规范性等;第三,在AI技术推广进程中要回归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加强实证研究。高通副教授认为本次讲座内容十分具有前沿性,未来研究可沿着左老师指明的方向进一步关注科技对司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也围绕模型的科学性、科技与法学的互动等方面进行与谈。与谈结束后,左卫民教授也对与谈人以及网络直播间问题作出一一回应。
 
讲座最后,杨文革教授再次向左卫民教授的精彩报告与耐心回答表示感谢,也期待等疫情缓和后能邀请左老师线下光临南开。经过两个小时的报告与讨论,本次讲座落下帷幕,与会人员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来源:法宝学堂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