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 | 秦前红教授线上做客南开法学名家讲坛第三期主讲“新时代的宪制变迁:话语、规范及制度”

2022年12月2日晚,著名宪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秦前红教授线上做客南开法学名家讲坛第三期暨南开公法论坛首场报告会,主讲“新时代的宪制变迁——话语、规范及制度”。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屠振宇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王建学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李蕊佚副教授参加与谈。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政法教研室、《南开法律评论》编辑部承办,北大法宝学堂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三千六百余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伊始,屠振宇教授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秦前红教授,对秦老师受邀举办讲座表示感谢。正值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即将迎来第九个国家宪法日和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之际,秦老师为南开师生在线举办讲座,体现了秦老师一直以来对南开法学院的关心与厚爱。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秦前红教授作为宪法学理论家和实践家,长期活跃于宪法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各个分支,从早年研究宪法变迁、违宪审查、宪法与法治国,到后来对监察法、宪政改革、参政议政等领域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技艺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杰出的法学教育家,培育了众多优秀学生。在致辞最后,宋院长代表主办方对秦前红教授莅临南开大学法学院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
 
秦前红教授从话语变迁、制度变迁和规范变迁等三个维度,具体展示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年以来的宪制变迁。首先,话语通常是对法现象和法实践的总结,往往通过党的决议和文件表示,反过来又会对我国的法治实践和法学研究起引领性、支配性的作用。四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变迁包括:一是从党政分开到绝对领导、全面领导;二是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民主;三是自我革命、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提出;四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提出。五是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其次,秦前红教授针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变迁进行梳理:一是国家主席从虚位到实相转变中相应的制度配套问题;二是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界限的模糊,从八二宪法中“一院双层”结构安排,到新时代产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能动性提升的变化;三是人大四机关塑造人大新定位,不再强调“权力机关”定位,而转变为“工作机关”;四是宪法实施监督机构的专门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五是监察机构入宪,形成了一府两委(包括国家军委)两院结构,改变了权力配置关系;六是地方立法主体扩容重塑央地关系。第三,秦前红教授又介绍了规范变迁的体现:一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二元规范法治体系,党内法规由制度化向法治化的角色转换;二是多元规范建构的社会治理体系,庞大的行业组织实际上享有市场规则制定权力;三是政治话语和法律话语的交织与纠结,政治话语的变动性、多义性、模糊性与法律话语的明确性、稳定性相碰撞。
 
与谈环节,宋华琳教授指出,秦老师对宪制变迁的讲授,既视野宏大而又关注微观实例,比如话语变迁之下全过程民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共同富裕中财产权、平等权问题,制度变迁下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民主性、地方立法扩容,规范变迁下党规和国法关系、党政联合发文、党政合署行为的可诉性等诸多现实问题,没有回避现实问题及难题,并将之付诸笔端、提炼出宪法学问题,展现出了浓烈的现实感。天津大学王建学教授梳理了秦老师此前在宪法变迁方面的长期研究,认为秦老师的讲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八二宪法四十年的变迁,不仅提供了更宏观的研究视野,而且形成了对现实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方案。秦老师从话语变迁出发,分析制度变迁、规范变迁,对代表性例证进行深度解剖,其中隐藏着例证间的内在关联,展现了三个层面的相继关系。李蕊佚副教授认为,秦老师深耕中国宪法的实践问题,讲座中提出了很多中国宪法学必须直面的实践难题。比如党的领导的理解,制宪权、修宪权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中国,如何立足于中国实践进行思考、深化,以及私主体兴起、构成多元规范治理的组成要素带来的宪法的第三人效力问题,等等。
 
讲座最后,屠振宇教授代表承办方对秦前红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认为此次讲座清晰地勾勒出八二宪法颁布实施四十年来的发展演变,既有宏观的视野,又兼具微观的实例。虽然涉及广泛,但聚焦于新时代以来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中国问题,带领我们领略了历史画卷的渐次展开,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宪法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支撑,对中国宪法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引作用。宋华琳教授再次感谢秦教授做客南开法学名家讲坛,期待在疫情缓和后能邀请秦老师到访南开、给予更多学术指导,并宣布此次名家讲坛落幕。
 
来源:法宝学堂研习社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