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丨“ChatGPT对法律人工智能研发和立法的影响”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3年2月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主办,北大法宝(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新时代立法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第一讲:“ChatGPT对法律人工智能研发和立法的影响”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市人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全程进行了网上直播,观看数量达1.8万余人次。研讨会设置领导致辞、专家讲座、演示示例、专家与谈与互动提问等五个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主持。
 
领导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主编黄文艺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强调,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举办新时代立法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代的立法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板块,新时代立法实践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这一系列讲座,有助于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助于加强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立法重大问题的研究。新时代立法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的显著特色是跨界协同、跨界融合。这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立法的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协同融合;第二,法学界和法律数据平台企业的协同融合;第三,法律界与科技界的协同融合;第四,校企的协同协作。新时代立法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搭建的跨界学术交流平台,能够推动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会会长张守文致辞,从技术到产业、从哲学到伦理、从社会到法律等多个维度阐释ChatGPT的潜在影响。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跨领域知识驱动的法治调研智能感知及辅助决策技术研究》首席专家,他还结合推进项目研究的经验体会,提出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法律命题。例如,ChatGPT在立法乃至整体法治体系各环节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能否解决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立法问题,在可控、可解释性方面的表现如何,在面向未来的社会关系调整方面能否有预见性或者前瞻性等。
 
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阶段,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赵东岩以《ChatGPT及其行业应用前景》为题作报告。在介绍预训练模型以及GPT家族的发展演化的过程的基础上,赵东岩研究员分析了ChatGPT的能力,认为ChatGPT较GTP-3有三个显著进步和三点主要不足:三个显著进步表现为对话能力、知识问答能力、文本生成能力有显著提升,三点主要不足是缺乏特定知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有内生性缺陷、回复行为具有主观价值倾向。此外,赵东岩研究员指出,ChatGPT的应用前景主要集中在具有应用局限性的行业领域,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有益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 AI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明晰ChatGPT的底层运作逻辑与应用前景基础上,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顾问、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员高绍林作题为《立法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立法规制》的报告。从筹划、内容、经验的吸取和总结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立法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的深化研究,就我国人工智能立法规划提出八大建议:一,加快人工智能立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人工智能的立法应当遵循三个特殊原则,即立法规制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立法规制与政策调整互动发展、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统筹发展;三,坚持发展、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有机统一;四,坚持立法、修法、释法并举;五,优先研究启动数据要素立法;六,抓紧总结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的实验;七,高度重视技术标准规范的规范引导作用;八,积极参加和主导人工智能国际规则制定。
 
演示示例
 
演示示例阶段,北大法宝算法工程师李原通过五个例子演示了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五个应用,用具体案例和实际体验阐释了ChatGPT的优点和缺陷。
 
专家与谈与互动提问
 
专家与谈与互动提问单元,在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北大法宝创始人兼总经理赵晓海犀利睿智的主持之下,来自人工智能研究和法学研究两大领域的与谈人展开了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就ChatGPT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与谈。他强调,ChatGPT同时兼有优势和短板,因此需要从功能定位角度深入考察ChatGPT的应用前景,冷静思考ChatGPT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例如,如何借助这一技术解决法律领域难题,如何借助它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专家的经验、知识发挥出来等。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郭宗明指出,ChatGPT是一个伟大的技术进步,应该积极拥抱、乐观看待。同时,结合ChatGPT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应用,郭宗明研究员认为,ChatGPT具有缺乏严谨、在司法领域的可解释性和权威性不足、人工干预较多等缺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丁晓东强调了法学关注ChatGPT的现实必要性,从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可替代性等方面谈了ChatGPT产生的土壤及其对法学研究产生的冲击,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创新的观点分歧和研究范式挑战。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尚博文就ChatGPT在法学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创新性体现和教育、学术界应对ChatGPT的方法与态度,提出了宜疏不宜堵观点。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青结合其之前参与法律人工智能课题研究的体会,认为ChatGPT的确存在一些内生性缺陷,其问题本质是“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稀缺。
与会记者也就ChatGPT的发展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提问。
 
总结
 
会议主持人冯玉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与会嘉宾的学术报告、与谈演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学术界对ChatGPT及其影响的十分有益的研究与回应,继而从法哲学角度对“法律+ ChatGPT”面对的诸多难题做了简要说明:本体论上如何理解法律的国家性、规范性、文化性差异;认识论上如何消弭法律制度选择和政策取向的不同;方法论上是否要摆脱工具主义和技术物化的传统;价值论上如何处理ChatGPT的立场、观点、偏好决定于操作者及语料输入的本源性问题。他表示应该深化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法治问题研究,条件一旦成熟就尽早立法,从并跑到领跑,实现新兴领域立法和法治建设的弯道超车,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次研讨会的举行,获得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增进了相关学者与实务专家之间的交流,将ChatGPT对法律人工智能研发和立法的影响进行了相对充分的讨论,探索了人工智能与法学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务协同融合的研究范式。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研讨会圆满结束。

运营单位:北大法宝学堂 客服电话:010-82668266-808 客服手机:158013493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课程中老师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